快三app_快三app
快三app2023-01-31 16:05

中德专家携手救治疑难病患******

  中新网上海2月2日电 (记者 陈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跨国高难度医疗救治并没有间断。

  记者2日走访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INC)了解到,作为世界知名颅底、脑干肿瘤和脑血管病领域专家巴特朗菲教授,2022年多次来华开展学术交流。期间,两国医学专家同台手术,在救治疑难病症患者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外神经外科之间的互动。

  据悉,江苏省卫生支撑计划中德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合作专家,2022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巴特朗菲教授开启了第二聘期(5年)的合作。同期,苏州独墅湖医院聘请巴特朗菲教授成为该院神经外科首席顾问,以提升国际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中外专家交流合作。据了解,未来,巴特朗菲教授将每年定期来到苏州,围绕神经外科临床复杂难题与该院医疗团队深入合作,在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支撑下,让国内疑难脑瘤患者不出国门,就能接受顶级专家手术治疗。

  据介绍,2022年11月份至12月份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历时21天,除了参加线下及线上学术交流会议、正常的教学、病例讨论和查房外,巴特朗菲教授还主刀,为近30例疑难脑瘤患者进行手术。在示范手术中,巴特朗菲教授进行了“世界高难度”脑干-延髓手术示范教学直播。这是一例成功的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的全切根治性手术,挽救了一位19岁少年的生命。近7000名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全程观摩、交流互动。

  据介绍,多名接受手术的患者,其肿瘤分别位于脑干、颅底、脊髓及视神经内等位置。在国内神经外科专家的协作配合下,巴特朗菲教授最大程度切除肿瘤,且尽力完好保留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目前,这些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已基本顺利出院。

  12岁少年小宇(化名),罹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四处求医后,小宇妈妈均被告知手术风险巨大,手术可能导致瘫痪,包括一些其他神经的损伤;可能视神经、吞咽功能、语言...都会受损。最终他们求助巴特朗菲教授。这位专家给了他们积极接受治疗的信心。

  2022年11月20日,在中德专家合作诊疗、密切配合之下,小宇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顺利接受。出手术室,小宇即清醒;术后第二天,孩子正常吃饭;第三天可下地行走;术后10天,小宇妈妈开心地说:“我儿子说,想要自行车。他健康了,让我给他买辆自行车!”

  在另一台教学手术中,巴特朗菲教授主刀,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30分,历经12个半小时的高难度手术,这位专家从33岁郑女士(化名)的脑中,成功切除一个巨大的脑干-脊髓髓内肿瘤。据介绍,这台手术其实相当于两台手术——脑干延髓、脊柱。术后,巴特朗菲教授表示,郑女士的肿瘤起源于脑干下部,累及延髓和颅颈交界区,且向下方延伸到整个颈部脊髓以及一直到第一胸椎水平,病变累及范围近15cm,这个位置的手术稍有不慎,患者可能面临瘫痪、呼吸心跳暂停、昏迷植物人等不可挽回的结果。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名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并切除肿瘤,仅仅延髓、脊髓部位的肿瘤剥离,巴特朗菲教授就用了4个小时。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也体现了中德医疗团队的精诚协作。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开始实施,中外人员流动和学术交流合作正逐步恢复正常。

  据悉,当下国内外神外科医生期待更多面对面沟通交流、切磋手术技巧的机会,以能拉进彼此的距离,增加相互了解。据透露,今年3月下旬,巴特朗菲教授还将再次来华学术交流并示范手术。

  INC方面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神经外科医生不仅要更多“走出去”,积极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也应邀请更多国际神经外科大咖来华访问交流。

  INC方面表示,今后将展开多场由多位世界知名专家领衔授课、国内知名医院的专家来沪参加的学术沙龙,并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医生等赴海外进修;希望分享前沿技术成果,在深化国际间手术技术合作进程中,让中国医务工作者了解国际最新的学术动态,共同推动世界神经外科学科发展、造福更多神经外科疑难病患。(完)

快三app

腊月二十七,总书记同我们视频连线******

  时政新闻眼丨腊月二十七,总书记同我们视频连线

  2023年春节,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传递着烟火气回归的讯息,承载着中国人特别的期盼。

  过去十年,每到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走基层、问冷暖,听民声、送祝福。

  这个春节,不一样的年景。总书记同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也有了不一样的方式——视频连线。

视频:习近平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来源:央视网

  01

  视频连线的那一头是谁?

  于世寰是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他每天的时间表很固定:早上八点晨会,九点开始查房。

  这所医院是黑龙江省新冠重症救治中心。为了尽可能多地收治重症患者,医院采用“全院一张床”的收治模式,骨科、儿科甚至妇产科的病房都用上了。这些也都是于世寰指导治疗的范围。上午查完房,手机显示,他已经走了一万多步。

△于世寰医生正在查房。(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于世寰是从医30多年的呼吸内科专家。武汉疫情暴发后,他率领哈医大一院45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驰援,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在武汉的两个多月,他们积累了宝贵的治疗经验。现在,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于世寰和同事们丝毫不敢懈怠。

△哈医大一院ICU病房。经过提前扩容,哈医大一院ICU病床数量从原先的288张增加到528张。(总台记者杨洋拍摄)

  早上九点,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的塔里木油田还笼罩在黎明的薄雾中。室外气温只有零下20摄氏度。24岁的计量工程师田美霞开始每天的管线巡查。

  五岁那年,田美霞跟着父母来到库尔勒生活。小时候她无数次路过油田基地,“塔里木油田”这几个字在她的记忆中一直闪闪发光。2020年,田美霞从东北石油大学毕业,选择回到大漠,加入塔里木油田。她说,不是不知道坚守大漠的孤独,但就是觉得“干这一行特别酷”。

△田美霞正在等待工作班车。特制的工作服能防止静电产生,这是安全生产的要求。(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来自安徽马鞍山的鲁德传,是北京新发地市场有名的“南菜大王”,主营扁豆、四季豆、青椒、尖椒等品种。仅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南菜北运”,他的营业额就能达两三亿元。

  转过年,就是鲁德传的六十大寿。他说自己半辈子都待在了新发地,来这里28年,没有一年春节回过老家。

△从鲁德传那里购买豆类蔬菜的分销商正在搬运货物。(总台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疫情三年,回忆里有着苦涩和心酸。2020年6月,新发地涉疫临时封控,采购的蔬菜只能就地封存,眼睁睁看着在车里全烂掉。后来发放商户补贴时,鲁德传一分钱没要。他说,“是新发地成就了我,咱能自己解决的,就不麻烦市场和政府。”

  如今,鲁德传心里的感觉就是“踏实”。“以前不敢进货,就怕封在路上或者市场里。现在,这些顾虑都没有了。”

△鲁德传春节售卖的椒类品种丰富。(总台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1月18日上午,于世寰和医院20位同事来到呼吸内科的护士站,田美霞同其他40名工友集结在塔里木油田公司的西气东输第一站,鲁德传与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许多商户和群众相聚蔬菜一区露天交易区。

  这一刻,虽然相隔几千公里的距离,他们眼前的屏幕通往同一个地方——人民大会堂东大厅。

  02

  一场特别的邂逅

  当天上午,同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的,还有天南地北的这些人。

  早晨五点半,福州市社会福利院,9层的老年公寓,房间灯光陆续亮起。82岁的刘小兰像往常一样,开始起床梳洗。

  “老伴走掉了,我一个人在家里住,很孤单,但也不想麻烦小孩。”2018年春节过后,刘小兰就来到了福利院,转眼已有五个年头。

  除了每天有专门的陪护,有新鲜的三菜一汤,老人最满意的,还是院里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做手工、学手语、唱唱歌、看电影、谈天说地,每一天都很充实。”

△福利院内,老人们聚在手工室,在社工的指导下完成一件件手工作品。(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李炜拍摄)

  这一天,院里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迎春活动,邀请大家参加。刘小兰老人特意穿上红色羽绒服,戴上了红围巾。

  上午十点多,在福利院的会议室,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时,老人才意识到这场迎春活动到底有多“特别”。

△活动现场,老人们隔着屏幕给习近平总书记拜年。正中间站着的,就是刘小兰老人。(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当天,郑州东站客运车间值班站长高山通过视频连线见到总书记,也是难掩激动。

  作为一名“90后”,她的工作内容包括值岗服务台、为旅客问询答疑、遗失物品招领等。从清晨五点第一班列车出发,到凌晨一点最后一班火车抵达,“每天都有大量旅客问询,几乎没有一分钟是停下来的。”

  疫情防控期间,高山和同事们的工作节奏慢了下来。作为全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郑州东站客流量最低时不到1万人。

△1月18日,高山(左起第二位)现场参与总书记的视频连线。(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如今,火车站的人气又回来了,客流量已经增长到每天十几万人。看着一度冷清的候车厅恢复往日的热闹,虽然更忙、更累了,高山说,“这更让我感到充实,充满正能量。”

△郑州东站。(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早晨六点不到,云雾缭绕的寨子里升起阵阵炊烟。农家乐经营者陈继良点炭生火,着手准备客人订好的烤全羊。

  石椅羌寨,位于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誉为“云朵上的山寨”。

△节日气氛浓郁的石椅羌寨。(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2013年,常年在外做泥瓦匠的陈继良返乡创业,开起了夫妻档的农家乐。夏天有枇杷、李子等鲜果,冬天有腊肉、排骨等年货。去年,夫妻俩挣了20多万元,这比他过去在外打工四五年挣的还要多。

  临近年底,陈继良和村里的农家乐经营者,迎来了节前一大波游客。让乡亲们没想到的是,总书记春节前夕视频连线全国六个地点,其中就包括石椅村。

△陈继良夫妻俩合影。(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拍摄)

  03

  总书记问了我们这些事

  1月1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总书记第一个连线的,是于世寰所在的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总书记详细询问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发热门诊接诊、重症救治、药品配备和患者康复等情况。

  医院负责人向总书记报告,这里收治的新冠重症患者去年12月31日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目前医院ICU床位使用率是85%,能够满足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听到这些情况,总书记很欣慰。

△呼吸内科逐渐康复的患者正在做简单的活动。(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总书记同83岁的患者齐大爷连线交流。本月7日,齐大爷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转入于世寰所在的呼吸内科救治。经过于世寰和同事们精心治疗,齐大爷春节前就能出院了。总书记祝他早日康复出院,回家欢欢喜喜过年。

  在连线中,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于世寰听完心头一暖。

△于世寰和同事们和总书记互致新春祝福。(总台记者陈治铜拍摄)

  在同福州市社会福利院视频连线时,总书记问起生活和医疗条件、疫情防控和老年人疫苗接种等情况。

  福利院负责人告诉总书记,今年春节将有203位老人在福利院过年。刘小兰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她觉得留在院里过年更踏实。

△春节将至,福利院里装扮一新。(总台央视记者蒋硕拍摄)

  作为在院老人的代表,刘小兰老人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情况,比如这里每周都会组织跳广场舞等。她还告诉总书记,连线现场摆放的手工作品,都是福利院老人们亲手做的。

△现场摆放的老人们的手工作品。(总台央视记者耿旭菲拍摄)

  “总书记好!”来自塔里木油田石油工人的问候,声音雄浑有力。他们身后,是壮观的油气运输管道。

  节日期间大家能轮休吗?你们在外过年,年货都准备好了吗?春节期间,你们如何抓安全生产、确保平稳供气?总书记问得很仔细。

  田美霞站在第一排,当总书记问到年货问题时,话筒递到了她手里。她没想到,总书记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惦记着他们怎么过年的事情。

△管线巡查工作天没亮就开始了。(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除了本职工作,田美霞还兼着工会的事务。场站员工过年的事情就是她在张罗。今年春节期间,有280人留在岗位上过年。田美霞告诉总书记,他们准备了丰盛的菜品,丰富的文娱活动,大家会一起看春晚,包饺子,吃年夜饭。

  总书记叮嘱大家站好岗、供好气,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总书记的话让田美霞和同事们倍感振奋。(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04

  总书记这些话给我们信心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连线的六个地点,有一半是能源保供、市场保供、交通保通保畅的第一线。他看望慰问的既是具体点位的基层工作者,同时也是整条战线的干部职工。

  为了保障春运,高山所在的郑州东站加开车次,每天达700多趟。作为客运车间值班站长,她的工作更忙了。今年春节,高山还是一个人留在郑州过年。大年初一,她将在服务台岗位上,同南来北往的旅客度过新春第一天。

△高山正在为火车站旅客解疑答问。(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在同郑州东站视频连线时,总书记说,长期以来,交通运输系统的干部职工埋头苦干,担当奉献,功不可没。

  总书记这一番话,让高山更加感觉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守护万家团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节将至,郑州东站站台上悬挂起红灯笼、中国结等。(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面对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商户和群众,总书记说,“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他要求加强粮油肉蛋奶果蔬菌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放心、价格稳定。

  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的“南菜大王”鲁德传留意到,总书记在“粮油肉蛋奶果蔬”之后加了一个“菌”。在他看来,这体现了总书记对进一步丰富“菜篮子”的重视。

△1月18日,鲁德传(第一排左起第八位)与其他商户代表们一起,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总台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鲁德传说,市场里的每一个商户,都是保供稳价的“守护者”。春节临近,他自己的进货量就比以往多了将近一倍,从每天100吨增长到现在的每天180吨,而价格与日常基本持平。


△首届新发地年货节现场的各类果蔬。(总台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去年我们游客达到20多万,全村人均收入4万元以上!”在石椅羌寨的视频连线现场,村支书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一个好消息。

  总书记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

△石椅羌寨村民们给习近平总书记拜年。(总台央视记者关舟拍摄)

△连线开始前,人群中的陈继良。(总台央视记者关舟拍摄)

  身着羌族传统服饰的陈继良站在第二排左侧,现场听到总书记的鼓励,他的信心更足了。新的一年,陈继良打算把自家小院再打造一下,进一步扩大规模。

  在连线现场,总书记说,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我最担心的是农村和广大农民朋友。

  陈继良告诉《时政新闻眼》,“我们家都阳康了,村里也有药。”在他看来,抓好疫情防控,村民和游客就能更加安心。

△村民们聚在石椅羌寨文化广场上,跳起沙朗舞,迎接新春。(总台央视记者李增仁拍摄)

  05

  “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

  东西南北中,神州共此时。

  在同六个地点逐一视频连线之后,分屏切换为同屏。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六地干部群众发表重要讲话。

  往年是到基层走一走,今年改为视频连线,总书记说起了其中缘由。他说,今年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看的地方更多,东西南北中都有,虽然隔着屏幕,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全国各地浓浓的年味,感受到大家的幸福和喜悦,我的心同大家、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

  总书记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能欢欢喜喜过好年。”

  辞旧迎新之际,总书记为过去一年点赞,“每个人都了不起”;也为新的一年加油,“希望大家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作为、更大收获!”

  新的一年,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医生于世寰有着自己的打算。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学术交流都暂停了,他希望自己能尽快恢复过去那种学习状态。他说,只有医学不断发展,自己的医术不断精进,才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福州市社会福利院老人刘小兰回到自己房间,发现窗户上已经贴上了“福”字。“新的一年,希望国家好,我们个人也好。我们大家庭小家庭和和睦睦,老人们一起平安、幸福地度过晚年。”


  塔里木油田的“90后”姑娘田美霞说,每天看着源源不断输出去的气,想到自己和同事们保障的是下游4亿多居民的生活,就觉得挺自豪的。“不是我奉献了青春,而是塔里木点亮了我的青春。”

  总书记勉励新发地批发市场在拓展货源、丰富品种、保证质量上下功夫,这让商户鲁德传干劲更足了。这个春节,他将同2000多位留守商户一起为首都市民的餐桌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供应。


  郑州东站客运车间值班站长高山的老家在新乡,虽然距离郑州不远,但她在2月15日春运结束后才能回家。她说,“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腾出时间回家看看。”

  “总书记还说了腊肉好吃,多吃一点!”四川石椅羌寨农民陈继良一直沉浸在见到总书记的兴奋当中,“我们这里的苔子茶,总书记说没尝过。希望有机会总书记来我们村做客,尝尝我们的特产,看看我们村的新样子。”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谢晓光 覃思 刘瑞琳

  记者丨郁振一 侯艳 刘琦 赵化 杨洋 李炜 段德文 耿旭菲 王鹏飞 杨立峰 潘毅 马超 黎兵 张宇 李增仁 陈春晓

  责编丨刘瑞琳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快三app地图